在生產過程中,存在鐵水包包壁耐火磚壁后滲鐵及整體上漲的問題。鐵水包在線運轉時,熱檢可發現鐵水由包壁磚縫滴落,嚴重時甚至流出; 拆解鐵水包時,發現在鐵水包工作層與保護層之間存在鐵片夾層。
因鐵水包包殼為“倒梯形”結構,在進行內襯耐材砌筑時,通常采用耐火磚水平砌筑,耐火磚垂直面與傾斜的包殼之間存在三角區,形成砌筑難以填充飽滿的“盲區”,如圖1所示。在KR高速攪拌作用下,鐵水突破磚縫限制滲入該“盲區”予以儲存,在轉爐兌鐵、熱態檢查時,受重力影響,儲存的鐵水滴落流出,如此往復沖刷磚縫,造成磚縫侵蝕加速,耐材失效風險加大,甚至鐵水包漏鐵發生安全事故。

在生產實踐中,采用增加起步“拱腳磚”的方式(圖2),使內襯耐材斷面與鐵水包包殼斜度一致的方法避免“三角縫”的出現,消除夾層儲鐵區,阻斷鐵水滲透通道,提高磚縫抗侵蝕能力。并且在包口部位焊接加強壓料板,增強對耐材的下壓力,以抵抗鐵水浮力造成的不良影響。通過以上兩種方法,鐵水包鉆鐵及上漲問題得到有效遏制,鐵水包在線運行安全性得到大大提升。

較長一段時間,鐵水包內襯檢查依靠熱態人工經驗性以及冷態下線殘厚測量,這種檢查方式存在較大弊端,一是熱態人工經驗性檢查以目測為主,經驗依賴性較強,易存在主觀判斷性失誤; 二是冷態下線檢查需要鐵水包頻繁下線,內襯耐材需多次承受二次氧化、熱震損害等不利因素的影響,對鐵水包安全穩定運行造成負面影響。為在生產過程中完成對鐵水包熱態狀態下的監測,主要從包殼在線測溫和包襯殘厚監測兩個方面進行監控系統升級。對鐵水包包殼在線測溫功能在鐵水包起吊位置布設紅外測溫裝置,其測溫范圍25~275 ℃,精度 ± 1 ℃,可對鐵水包包壁、包底無死角監控。同時具備超溫報警、溫度數據存儲功能,便于后續數據分析。